发布时间: 2024-12-23 10:49:06 来源: 责任编辑:
笔者非古玩行家,因喜究文史,时有误人,不可较真。事情发生在甲辰冬月初,一同事李学刚送来一件盒装古玩,配铜锁,无钥匙打开。我好奇端详盒装,盖面是苏绣腾龙,“龙,乃九五之尊!”,笔者顿感惊呀!自言道此物不凡。再看盒正面贴封签是卢吴公司出口货单,船次沪724,货号CC28,起点上海,终点巴黎;名称字画,日期为1921年2月18日(距今103年),金额贰仟,主管卢芹齐(英文名国内名卢芹斋),年代不详,件数一,经料华运企业无限公司,签端标注:卢吴古玩公司。
这位“百岁老先生”对笔者而言全是陌生面孔。经查资料逐一核实:卢吴古玩公司是中国近代最大古董商卢芹斋与上海最大典当行老板吴启周合办的公司。卢芹斋是何许人也?杨仁恺先生在著作《国宝沉浮录》中这样描写卢芹斋:“卢氏1880年2月10日出生于浙江湖州娄家渡(音译),家富资财,兼营工商业,太平天国时,家道中落。幼年就读上海,二十岁时去法国。后与浙江财团头人张静江合作经营古玩业,数年之后,生意极为兴隆,除法国巴黎的总店外,又在美国纽约、中国上海、北京等地设有分店……”
合伙人吴启周又有怎样的背景呢?据相关资料载:1911年,卢芹斋与上海古玩业巨头湖州人吴启周、北平大吉山房祝续斋、缪锡华四人合伙开设卢吴公司,总部设在巴黎泰布特街34号。上海办事处处址在南京路570号来远公司,北京吴公司位于前门大街鲜鱼口内崇贞观16号。1915年至1920年卢芹斋在美国纽约第五大街557号设立分店,开始做“美国庄”。另在伦敦也有分店。卢芹斋驻巴黎,姚叔来驻纽约。上海的吴启周、北京的祝续斋给他们进货,还有缪锡华在南京和苏杭收买古玩并请管复初掌眼,然后在上海将古玩集中由吴启周发往巴黎或纽约,吴启周的外甥叶叔重来回送货、联络接应。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人在经营洋庄生意15年后散伙,祝续斋、缪锡华各奔前程,卢吴则继续合作,由吴启周请北平辅聚斋古玩店经理打理。
不仅如此,笔者还发现出货单与其他同批次的出货单不同,没有注明字画作者的姓名,同批次的其他货单都有什么郑板桥、张大千、唐寅等,且包装都是用粗棉布滚筒后再贴的封签,唯独此件是盒装。是谁人的作品这样金贵?上面有龙图难道是某皇帝的作品?我纳闷无钥匙开锁,捏着盒锁碰了几下。同事学刚要强行撬开被笔者制止,认为盒装本身也是一件古董,且有故事,便追问同事此物从何而来?同事说是农场搞清欠抵债来的。债主是新沙洲一农户,即华容江洲乡。笔者追问债主没给你钥匙?债主说没有,是他爷爷从珠峰书院火坑(据日伪汉奸章世杰焚烧书院)里捡来的,钥匙有可能在珠峰书院或东山杀猪港(他爷爷在杀猪港任过职)。说的这些等同于大海捞针,笔者正茫然……这时,同室蔡黎捧着盒子看了看,发现封签贴面不是很平整,用手一按说,钥匙找到了,于是从封签里面掏出一薄片,即开锁的钥匙……
开锁后真像大白。是明代画师陆治包山的山水画《秋色》,左边贴有清代督浙江学政张锡庚的小楷题跋。字画的好坏、优劣、真伪笔者无法评论,也没有深究,但对背后的作者还是作了一番考究。陆治(1496年-1576年),字叔平,明代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居包山,自号包山。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曾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学诗文、书画。其於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工写生得徐、黄遗意。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与陈淳并重于世。明代陆治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较高,据2011年12月5日北京保利拍卖会的信息,陆治的《仿王蒙山水》立轴设色绢本,作品年份为1549年,最终以1650万的价格落槌,成交价为1897.5万元。这表明陆治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相当出色,尤其是在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上得到高度认可。
题跋作者张锡庚:张锡庚(?—1861)字星白,江苏丹徒人,大学士张玉书裔孙。道光十六年二甲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擢顺天府丞,丁父忧,服阕,补原官。疏论绿营冒滥顶名及缉捕诸弊,诏下其疏於各直省,实力整顿。又疏言殿试贡士不限字数,听其发抒,删去颂辞,下部议行。历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咸丰八年,督浙江学政,擢刑部侍郎,仍留学政任。十年,杭州陷而旋复,锡庚助城守,其子恩然率家属自焚,锡庚以闻,予旌恤。团练大臣王履谦劾巡抚王有龄筹饷按缺派捐,命锡庚访按。锡庚以有龄一月内更易州县二十馀员,非政体,请予处分,从之。十一年,任满,代者未至,杭州复被围,锡庚同守城。城陷,或劝之去,锡庚曰:“吾大臣也,不可辱国!”遂自缢,贼称其忠,为具棺敛。赠尚书衔,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祀浙江昭忠祠,谥文贞。
资料还显示,与《秋色》字画同批次回流国内的古玩还有来自湖南桃源县漆河镇的皿方罍是商代晚期的酒器。见图
撰稿人:涂山河
2024年12月22日
欢迎分享转载→ 品尝字画《秋色》的背后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