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敏
我的家乡是临湘市詹桥镇,与湖北省通城县交界,是一个边陲重镇,也是一个典型山区,我们生产队共有一百四十多人,近百亩水田。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十多年,我喜欢蛙鸣声,尤其是乡下的蛙鸣声。在我的老家,屋场旁边有一个椭圆形的大水塘。屋场的上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水圳,屋场的下方有一条奔流不息的团湾港。孩童时,每年的夏天,我都是和这蛙鸣声一起度过的,我经常到水圳里稻田里捉蝌蚪,到坑塘边捉青蛙。青蛙,也称田鸡,俗称蛤蟆,生在大自然,长在大自然。 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背部颜色通常为绿色,腹部有灰色斑纹,趾间有蹼,生活在水中或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叫声响亮,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家乡田野上,生长着许许多多的青蛙,虽然,它们肤色不一,体态各异,但是,都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农民兄弟的好帮手。春天来了,猫了一冬的那些蛙们,在春风、春雷、春雨的诱惑下,从越冬的巢穴里探出扁扁的脑袋,贪婪地呼吸着春天的气息,然后,“扑通”一声,蹦了出来,开始了新一年的鸣唱。那悦耳的蛙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安宁,给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春天的气息每逢蛙鼓如潮的季节,我总是怀揣着一颗虔诚之心,带着禅情和善意,去聆听,去欣赏,去享受乡野悦耳的蛙鸣。
童年的我,常常去看大人牵着牛耕田,站在家乡田埂上,只见犁把响,水声浪。我边走边倾听着,那一声声蛙鸣,像交响乐,又像是大合唱,我脚步轻盈,恰似是踩着这如此优雅的节拍,来到田间,前方的蛙鸣便戛然而止,青蛙纷纷跳下水田,溅起一片水声,好像在为我的来访而让路,身后刚走过的不远处,便又响起一片蛙鸣,似召唤,又似乎在为父老乡亲的勤劳而欢呼。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农耕史,那么蛙声便是农耕史的一个亮点篇章。
梅雨过后,蛙鸣悄悄地把人们带入了盛夏。到了炎炎夏日“暮蝉声尽落斜阳”的傍晚,则恰是“青塘迤逦尽蛙鸣”之时,白天饱食神足的青蛙,正待举行一场夏夜的纳凉盛会。先是一两声蛙鸣,似乎是简明扼要的开幕宣言,又好像是声调严肃的发号施令,接着,周边田间就有稀稀落落地响起几声应和,大约是异性的鼓励,也许是同类的赞许,不一会,所有的青蛙宛若得了神的旨意,一起放开了嗓子,轰然响应,于是乎,一场热烈而宏大的音乐会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刻的蛙鸣,由近而远,再由远而近,袅袅娜娜,重重叠叠,笼罩着乡野,笼罩着恬静的乡夜,也笼罩着我的心,我的情。
夏夜,如水的月光亲吻着碧绿的野田,欢快的小溪,宁静的山村,一切都那么的意韵悠深,一切都那么温馨醉人。我漫步在乡间蜿蜒的小路上,这蛙鸣,时高时低,时近时远,不知是脚步声在伴随着蛙鸣声,还是蛙鸣声在伴随着脚步声,是那么的合拍,清晰自然。我静静地听着这曾经点缀出童年色彩的蛙声,遥望着回荡在澄澈夜空中那流动的音符,重温着珍藏在心底那段最甜蜜的光影,实在是一种消魂落魄的悠然自得。蛙鸣声声,跌岩起伏,婉转沉雄,合奏出美丽乡村的交响乐,唱出了乡村环境之美,唱响了乡亲纯朴的乡音之韵。
蛙鸣是我心中最原始的歌谣,也是我生命中最熟悉的声音,蛙鸣早已溶入了我的生命中,贮藏在我的脑海深处,直抵我的心灵。蛙鸣是乡村独有的声音,是乡村的象征,没有蛙鸣点缀的乡村是沉寂。我离开家乡四十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破旧的房子变成了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泥泞的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路边的两排路灯夜晚通明。美中不足的是家乡的青蛙几乎是销声匿迹,主要是有的地方田地抛荒严重,无人耕种。另外,人们每年在庄稼地里大量地施用了化学肥料,大量地使用了剧毒的农药,特别是大剂量地使用能根治一切杂草的“除草剂”,是这些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频繁的施用,严重地破坏了青蛙的生存环境,使得青蛙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正值盛夏,烈日炎炎,又是一年,又是一年青蛙的鸣唱声响起的时刻,我思绪万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鱼和水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照应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除了依法保护青蛙之外,还要呼吁人们,在对农作物施肥料时,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生态保护,多施农家肥料,尽量减少施用化学肥料,还青蛙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再就是希望人们手下留情,不捕捉青蛙,嘴下留情,不要贪食青蛙。只有这样,那些蛙们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下,“呱呱”的蛙鸣声才会越来越悦耳,越来越动听!
蛙声是乡村一道永恒而亮丽的风景线,是自然淡泊的乡音,是轻松欢快的乐曲。““呱呱呱……咕咕咕……”那种富有质感和魅力的声音如同一首经典老歌,让人百听不厌。蛙鸣声里夹杂着浓浓的乡音,更有着浓浓的乡情,还是多少人心中难以抹去的念想。我想这也许就是从古至今,诸多的文人墨客为这些小精灵写下诸多经典文章的主要原因吧。对乡下人来说,青蛙是最忠实的朋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因为有蛙叫声,农民就有了播种的希望;有了蛙声,农民就有了收获的喜悦和欢乐。
(魏新敏:临湘市委党史研究室 18274136303)
作者简介:魏新敏,1968年出生,现为临湘市委党史研究室党组成员,詹桥镇人。当过营业员、秘书、记者。爱好文字工作,曾有多篇新闻、论文、征文获奖。《浅谈县级地方志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获湘志杯征文二等奖;《鸽鸣声声醉》获十三村征文三等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史志工作转型》获“三个天天见”征文二等奖;《临湘国有药店实行民营》获同仁堂杯新闻大赛二等奖;《龙窖山“领头雁”一记羊楼司镇龙窖山村党总支书记潘梅芳》获振兴带头人征文优秀奖;《朱德是张亚巨入党介绍人》荣获“建党一百周年”征文三等奖;《千里亲情移动连》荣获移动征文优秀奖;《万鸟相约黄盖湖》荣获“向往家园全国文学主题”征文三等奖;《老牛亦解韵光贵》荣获“老兵留光影”征文三等奖;《党啊.我心中红太阳》获“喜迎二十大.向党说心里话”征文优秀奖;《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映初心一记全国模范教师.湖南优秀党员杜三军》荣获湖南省“喜迎二十大.有话对党说”征文二等奖。《老牛亦解韶光韵 不待扬鞭自奋蹄》“邮储银行杯 老兵留光”征文社会组三等奖.《一片丹心护青山 瞭望哨上映初心——记临湘市五尖山林场陈水秀、张银华夫妻的事迹》荣获“秀美林场”征文优秀奖.《清廉似荷分外香》“忆初心 感党恩 颂清廉”征文入选优秀作品.《小渔村的蝶变》一文获全国文学大赛“向未来出发”征文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