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11-01 18:02:03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题记
深流映韵绕山川,影照花林皆似霰。
不知乘月几人归,烂漫墨香飒踏来。
统观《新富春山居图》,重墨显山之巍峨屹立,留白显水之疏远迷离,山行水中,水穿山过,浑厚华滋,烟云出没,气象恢宏。江水迂回百转、山峦气神归一,浙东富春群山仿佛全然凝刻于此,山之线条遒劲圆润,山之主体墨繁皴密;顶佳之山水画作,无非幻化为山水其本身也。虽纸张方寸之间,然凡人眼界数倍也。凝视许久,仿闻瑶琴之声,画面本无音,意蕴幻听之。笔端为纸,笔后为人,山水之浑厚清秀,全然在于执笔人之虚怀中。使人畅感陶渊明式“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之奇幻。
一、笔墨技法
中国的水墨画卷,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均决定于笔与墨。
《新富春山居图》笔痕清晰可见,且极富质感。枯笔飞白瀑、万岁枯藤春。于含蓄之中蕴含厚重平实;于苍润之下更见高古空灵。这种效果源于魏晋笔法,即:笔笔中锋、笔笔饱满、笔笔见形、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对于远山的勾勒,大愚使用了水云笔法,使画面中的远山如罩在云雾之中,只显现出一个淡远的轮廓,迤逦而去。
作品采用黄宾虹总结出来的“五笔七墨”及“太极笔法”, “五笔法”中的平、圆、留、重、变,体现于每一笔之中,即便是一个小墨点,也有着这五种笔法,使线条有了一种瘦硬的质感,一种力透纸背的金石之气,达到了传统中国画所追求的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等艺术效果。线条也就有了立体般的苍润质感,粗细浓淡的变化。线条长短交互、对峙,互为犄角,带来一种相克相生却又圆融无碍的视觉美感。一勾一勒,左一笔后必有右一笔,上一笔后必有下一笔,笔断气连,形成了回还往复的内在气韵。
用笔遒劲有力,墨被笔勒入纸中,而非仅仅停留于纸面。放大一个细节,往往能看到有笔痕划过,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墨、色、纸、水四者交融,形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画中的笔墨得以蕴含万千气象。
“七墨法”使墨以不同的性状和外观展现于画面之上,或浓或淡或深或浅,使山石屋宇、远山近水都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在此基础上,大愚还进行了新的尝试,其中的“破墨法”围绕“墨”、“色”、“水”三大要素,形成了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色破水、水破色、水破水、墨破墨、色破色等多种墨色交织变化技法。
如此丰富的笔墨技法,作用于宣纸,墨色有深有浅、有透有露,浑厚华滋,而非死墨一团。于方寸之间,可见笔墨交错的层次感,画面也就有了立体的感觉,这种立体效果并非借助于明暗或几何方式,而单纯是通过笔墨来实现,正是黄宾虹晚年所达到的“黑宾虹”艺术境界。而其对色彩的运用更增加了画面的丰富度及质感,方寸之间,放大之后,有七种以上色彩,真可谓画里乾坤,色色醉人。
二、哲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画源万物,凝汇万思之灵光。《新图》中,儒、道、佛,各有角度,各有色彩。儒家之“和合”,追求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之和谐,人文符号的自然而从容,深得“中庸”思想,毫无对立冲突之感,人与万物融合相生,恰对儒家之哲学;道者,八卦也,对立而统一,如同画中黑与白、浓与淡、深与浅、高与低、开与合、收与放、枯与润、长与短、远与近、连与断、干与湿,矛盾且融合,冲突且变幻,寓意兴衰荣枯皆在更替之中,道法自然;佛家,讲“虚无”,重“空性”,“空”乃非有非无、似是而非,无长存之“相”,只残存无尽之轮回变化,万物皆“空”,而此《新图》之中,山的起伏、水的魂动,如同佛眼观世,冥想永变;
三、人文精神
画中百物,俱有其灵,自然从容,不事雕琢。且看画中人物,老者似冬、孩童似春、一长一幼、一枯一荣;山中有房舍,定有人而居,而空屋不见人,意由内敛与含蕴,顿生“藏”感;留白之中有轻舟驶过,昭示水域之宽广,石桥、流水、繁华,恰似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天、地、人,共融共生,清静而无为,独与天地精神共相往,此乐何极!笔者之人文思索,全然凝聚于卷尾《梦游天姥吟留别》。山因水得其动,水因人得其灵,书画大家之终极追求,乃灵魂与身心合一的自由飞扬,逍遥游于浩瀚。
四、终感
大愚先生此图,依托山水清秀之灵感,借以黄宾虹“五笔七墨”之笔法,尤其是对积墨等画法的不断叩问纯练,使得万壑千水全然蕴于纸上,仿佛若有灵动之音律浮于眼前,韵远深邃、浑然天成、蔚为大观,令观者不免犹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之幻感,又不得不佩服画者纸前笔后拔身凌空之力。
(大愚先生好友于少平先生亲题)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国画风新领域; 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欢迎分享转载→ 赏大愚先生国画长卷之《新富春山居图》有感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