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本文内容

学音乐是一辈子的事

发布时间: 2019-11-28 16:44:47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最近,我读了不少有关当今世界开始引人注目的年轻钢琴家们的访谈录,深有感触。 艺术之路曲折艰辛,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国内钢琴大赛中崭露头角的“神童”,甚至在国际比赛中屡屡获奖的“青年英杰”未必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家,尤其身处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时代,一位职业钢琴演奏家要想出人头地谈何容易!因此,究竟什么才是通往职业钢琴演奏家的成功之路呢?成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具备极高的天分和恒久的积累,不断深化和更具个性化和特点,同时还需要有运气和机遇。

很多颇具音乐天赋,甚至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青年学子,从学校毕业后,希望在演奏上有所发展,多一些演出机会, 但谁来请他们演出呢?他们要么需要找一个经纪人操办, 要么利用国际比赛给提供获奖者的演出合同来证明自己,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得到这种机遇。这里也会出现问题:音乐会太多,没有时间学新曲子,长此下去,就没有了听众。这种例子是有的。1989年美国范 • 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是一个俄罗斯的小伙子,叫苏尔塔诺夫。他没有料到会得奖,这时的他并不具备演奏家的条件, 手头上曲目不多,是一次偶然性的成功。结果签演出合同时,他满足不了需要,没有多久,他的名字就消失了。作为演奏家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每一场音乐会都得保证质量,可是舞台上的演奏总会有好坏,有时还会受到评论家的批评。一些年轻时就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人,一定要特别警惕,千万不能只顾演出而忽视继续学习和提高。在这方面,我常喜欢举波利尼(Pollini)的例子。他17岁时在肖邦钢琴比赛夺冠后又老老实实下了10年功夫,才开始他的演出生涯,结果成为现在世界上站得住的钢琴演奏家。近几年来,我们国家有两位不是靠国际比赛的途径而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他们是现在大名鼎鼎的郎朗和王羽佳。他们从国内出去以后,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认真地学习了大量的钢琴文献,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幸运者,在碰到机会顶替别的有名望的钢琴家演出时,被经纪人看中,一举成名。他们的老师格拉夫曼教授(Grafman)是不让他们参加比赛的。当然这跟老师的影响和推荐也分不开。同郎朗当年顶替名家出演一样,王羽佳今年顶替了女钢琴家阿格里奇(Argerich)。这就是机遇。王羽佳的经纪人从爱护她的角度出发,前几年给她安排的演出较少,而且让她先去一些小地方锻炼。正说明演奏者更要有真本事才行。

青年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得了奖以后还能否继续提高?这对他们是个考验。上述的例子是成功的途径之一。演出机会对他们的提高有益。但如果自己不懂得充实自己的曲库,那么很快他的艺术生涯就会中断。所以说到底,作为一名钢琴演奏家需要不懈地努力和不停地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对音乐有无限地热爱,才肯去下功夫,通过自己的劳动,最终享受音乐的美并去传播音乐。在这方面,我特别佩服我国老一代钢琴家傅聪先生。他是中国最早在肖邦钢琴比赛(1955年)中的获奖者,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做学问,他天天刻苦地练琴和钻研音乐,到了七十多岁还年年开音乐会。

青年钢琴家的进修不仅仅是扩充自己的曲目量,更重要的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全面地丰富自己的音乐修养。许多钢琴大师都是很博学的。 他们的文学修养深厚,音乐才能广博。我国有两位青年钢琴家,杜宁武和王笑寒,他们自幼热爱作曲。 杜宁武曾是悉尼国际钢琴比赛中的冠军,获奖后继续上大学和去美国留学。王笑寒从未正规学过作曲,但多年来酷爱作曲,潜心创作。去年他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并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和今年的“中国小提琴作品比赛”,两部作品全部获奖。 王笑寒说,作曲使他喜欢分析作品,更深入地研究作曲家的意图。这对他的钢琴演奏非常有帮助。最令人高兴的是,他的作品被德国2007年贝多芬钢琴比赛选为规定曲目。王笑寒还喜爱指挥,我听了一场由他演奏并指挥的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会。 这种做法在世界是有的, 但是很不容易,因为钢琴家在熟悉自己弹奏的钢琴乐谱以外还要按总谱指挥乐队协奏,要边弹边指挥,需要很高的艺术造诣。 我很高兴看到他最近几年来在钢琴演奏方面和作曲方面取得的成绩。

回想起王笑寒在1997年第一次参加德国慕尼黑国际钢琴比赛时得了奖,评委对他的评价很高。 从此以后,他就去汉诺威音乐学院留学了。但这十年来他所走的路并不平坦。 他参加了几次国际比赛,有成功也有失败。 总结经验教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2001年范 • 克莱本比赛便极具戏剧性。 在进入决赛时,需要弹两首协奏曲。快要上台前半小时,他的左手小指肌肉突然损伤了,几乎不能弹琴了。我当时是评委,他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放弃,退出比赛。我也拿不定主意,放弃决赛太可惜,但又怕他的手彻底弹坏,一辈子弹不了琴了。那时一位老评委说:“一个钢琴家一生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一轮对王笑寒太关键了。” 于是马上找医生给他紧急处理了一下,王笑寒就上台了, 并且最终靠他的意志完整地弹了下来,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一些演出机会。2002年他去参加莫斯科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 这次他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的老师瓦迪教授(Arie Vardi)也认为他很有希望,可是最后没有得奖, 评选结果引起许多观众的非议。一些音乐教师表示遗憾,写了一封公开信表扬了他。 2005年他还想再去参加一次范 • 克莱本钢琴比赛,结果由于压力太大而失败了。波恩的贝多芬比赛, 因为时间太紧,准备不够充分,他止步于半决赛。但是,他锻炼了自己,积累了经验,有不少人欣赏他,他也得到了一些演出邀请。

最近,我遇到王笑寒,他告诉我他的经历和经验教训。他说,想参加比赛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需要有多次预演做精心准备,这样才更有把握。但就算你准备得很好,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得奖,因为音乐比赛必竟不是体育比赛,能否获胜的因素很多。比赛的成败不代表艺术追求的成败,名次不是永恒的艺术标准。所以钢琴家必须以健康的心态来跋涉漫长的艺术之路。 我看到他近年来在音乐上正在全面地学习和提高:举办了多场成功的音乐会;在世界多国演出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与他的德国同学演出了一场双钢琴和四手联弹音乐会并与乐队演出了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同一首曲子还被录制成NAXOS的唱片,这些演出都受到好评,说“王笑寒赢得了听众的心”,“他把听众引入一个充满对比性的感受的空间,时而细腻甚至梦幻,时而刚强有力。听众被他的有说服力的音乐诠释深深地打动”,“钢琴家和他的乐器融为一体表现音乐”……他经受了成功和失败的考验,认识到作为艺术家之不容易。 但他说不会放弃,因为他太爱音乐了,学音乐是一辈子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 学音乐是一辈子的事

© 2016-2019 - 上海艺术网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