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12-25 10:24:26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原标题:凤阳建皇都,朱元璋为何最后放弃了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的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之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当年,朱元璋为何要在凤阳建都城?史载很是明确,这位皇帝认为:南京地理有点偏,不利于对中原的管理,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于是,就此定下了。
当年,朱元璋是有意迁都的,但是,为何最终没能实行?
还得从这个都城说起。既然是在自个老家修都城,那规格当然是最高的。先看占地面积吧,50多平方公里。所用木材,为天下最好,甚至,到国外寻求“大木”。墙体的制作也相当讲究,基石为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上砌大城砖,并雕刻图案。
其布局,是严格沿着中轴线对称。从南边的凤阳桥起,到正北门,这近7公里的轴线两侧,严格对称排列着诸多建筑,体现着皇权至上。同时,外城和禁垣之间,还次第分布着各种建筑,近处为城隍庙、国子学、功臣庙等,远处则有鼓楼和钟楼,更是在映衬都城的壮阔。
在洪武三年开始动土,三年后,城墙和基础基本完成。但是,工程实在浩大,整体进展不是很快,工匠被盘剥的厉害,于是,他们开始反抗。而朱元璋对于工程质量是相当的重视,在一次检查时,居然发现有人对宫殿下了“诅咒”。这是一种古代的巫术,自元朝以来,这种传说更加盛行。
皇帝当然大怒,杀了一拨人。不过,同年四月,他就下令停止了继续营建,理由是“耗费太大”。这位皇帝很是聪明,当年元朝灭亡的原因,不就是大家一起造反给推翻的么?如今,不好的苗头已现,如果继续,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说,天下刚刚稳定,一切还在复苏中,他可不想因此而导致天下再乱一回。
于是,没完成的工程继续,其余的都终止了。此后,成为明朝的陪都,再之后,朱棣迁都北京,此处就慢慢荒废了。尽管如此,在其后的200多年中,城墙依旧坚固完好。这得益于当时的工艺,砌砖所用的灰浆,都是石灰混合桐油及糯米汁等,一些关键的部位,甚至,灌铸了融化的生铁水。
其装饰的豪华,仅看这基座上的各种走兽花草,再对比南京、北京都城,便一目了然。每块石础上均雕有龙凤。只是到了清朝,其遭到了人为的“拆损”。乾隆年间,拆禁垣、钟楼等建筑,用其砖来建凤阳府城,真正的是就地取材。后来的太平军更是不客气,烧龙兴寺、鼓楼等,想来也觉得耐人深思。
明明扛着“复明”的旗帜,结果,却将最有象征性的建筑给毁了。几经劫难,后人再看时,就剩下午门、西华门以及大概1100米长的城墙了。想当年,朱元璋是真心想在家乡,建皇宫。所以,不惜在建国之初,就大兴土木,怎奈这工程往往最消耗国力。看历史上,大肆兴建的皇帝,几乎下场都差不多。
毕竟,国家的安危最是重要,他的及时收手虽然扔下了一个修了半拉的皇宫,但是,对于国家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虽然,这都城未能成为皇宫,但是,依旧给后人留下了“惊艳”。尽管损毁严重,但是,由于原址上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至今仍可清晰宫殿基宇的错落有致,护城河宽达70余米。单看钟楼,规制采用“九五开间”,这个在明清皇家的重要建筑中,才会使用,而中国其它的都城钟楼无一超过。
看一组数据,高47米,东西长度为34.25米,南北长度为72米。就连这中悬的铜钟,也比后来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大上许多,当属中国古代都城钟楼之最。除此之外,鼓楼也采用同样规格,其花饰设计糅合了儒、释、道三教,既继承了宋、元的传统,又有了明的新风。
钟、鼓楼是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其修筑的就如此恢弘大气,其它诸宫殿只有胜过它。如今,再看一些残存的基部浮雕和石雕,不难想象,当年的巍峨雄伟和华丽。从布局、到规模、再到工艺,无一不浓缩了中国千年来都城建筑的精华,说其是中国史上最豪华都城,也是名至实归。
只是,再华美的建筑,也经不起战乱的折腾。当年,朱元璋害怕战乱,停了工程。他怎会想到,自己心心向往的皇城,还是毁于了动荡之中。历代,皇家都喜欢用建筑来昭示权力。但是,真正让其永立不倒的是国家实力,基石再结实,也还是会被拆除。
而遗留下的残垣,只会让人感慨,再华美的东西,无人守着,会终会成为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 凤阳建皇都,朱元璋为何最后放弃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