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本文内容

【他山之石】追忆似水流年——中国年画艺术

发布时间: 2019-12-17 16:20:07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不仅是过年的一种五彩点缀,又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辞典。

仙镇木版年画——《抱鞭门神》

《抱鞭门神》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始于北宋,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桃花坞木板年画—— 《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一团和气图》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经典作品,画于作者朱见深即位的第一年。 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珠,显是佛教中人。构图合三人为一体,妙思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

这幅《一团和气图》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画幅上的人物远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人物的线条也相当流畅。

天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

《连年有余》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天津是京城对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功能。杨柳青镇年画艺术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半印半绘的加工工序,使杨柳青年画更接近工笔重彩国画,从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家埠木版年画——《新安驿》

《新安驿》潍坊高密扑灰手绘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杨家埠年画体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新安驿》这幅作品当为杨家埠年画中表现形式最为完备的代表作,正是表现古本头场中主角周凤英扮强人带红胡子持刀上场的情节。由于作品画面有水墨浓黑的部份,而画中其他的色彩也相应需要强烈而厚重,色彩变化丰富而富于装饰性,面部敷粉的细腻和头饰衣饰的华美也在水墨和重彩对比中得以呈现秀美和妩媚,从而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而富于独特表现力的年画趣味。作品中人物的功架、姿势、扮相、额妆等较为完整体现了清末的样式,堪称戏剧史的“活化石”。

四川绵竹年画——《迎春图》

黄瑞鹄《迎春图》

《迎春图》局部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绵竹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

《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画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每幅长48厘米,宽48厘米。这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长卷,根据四幅画卷的画面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司命主》

《司命主》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历经数百年研炼,其风格独特成熟,艺术品味极高,是中国内地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民间风俗画卷。它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传统民俗工艺品,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旧时灶王为各家供奉的一家之主,因于腊月二十三上天报告人间善恶,人们于是祭灶供糖果焚香礼拜,希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此幅为早期灶君。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财帛星君》

《财帛星君》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是岭南汉族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始于明代永乐年间,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期,销行及于南洋各地。

财帛星君又名文财神。他是一个面带白、须黑而长之神,身穿锦衣玉带,号称金神,也称“增福财神”。图中他手捧一个宝盒,童子运财。“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画#木版年画#朱仙镇

明宪宗朱见深 《一团和气图》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经典作品,画于作者朱见深即位的第一年。 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珠,显是佛教中人。构图合三人为一体,妙思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

这幅《一团和气图》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画幅上的人物远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人物的线条也相当流畅。

天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

《连年有余》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天津是京城对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功能。杨柳青镇年画艺术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响,半印半绘的加工工序,使杨柳青年画更接近工笔重彩国画,从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家埠木版年画——《新安驿》

《新安驿》潍坊高密扑灰手绘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兴于清朝,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杨家埠年画体重喜庆、浓彩、实用,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线条简练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新安驿》这幅作品当为杨家埠年画中表现形式最为完备的代表作,正是表现古本头场中主角周凤英扮强人带红胡子持刀上场的情节。由于作品画面有水墨浓黑的部份,而画中其他的色彩也相应需要强烈而厚重,色彩变化丰富而富于装饰性,面部敷粉的细腻和头饰衣饰的华美也在水墨和重彩对比中得以呈现秀美和妩媚,从而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而富于独特表现力的年画趣味。作品中人物的功架、姿势、扮相、额妆等较为完整体现了清末的样式,堪称戏剧史的“活化石”。

四川绵竹年画——《迎春图》

黄瑞鹄《迎春图》

《迎春图》局部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绵竹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

《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画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每幅长48厘米,宽48厘米。这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长卷,根据四幅画卷的画面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司命主》

《司命主》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一。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历经数百年研炼,其风格独特成熟,艺术品味极高,是中国内地民间风俗特别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民间风俗画卷。它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传统民俗工艺品,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旧时灶王为各家供奉的一家之主,因于腊月二十三上天报告人间善恶,人们于是祭灶供糖果焚香礼拜,希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此幅为早期灶君。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财帛星君》

《财帛星君》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是中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是岭南汉族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始于明代永乐年间,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期,销行及于南洋各地。

财帛星君又名文财神。他是一个面带白、须黑而长之神,身穿锦衣玉带,号称金神,也称“增福财神”。图中他手捧一个宝盒,童子运财。“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 【他山之石】追忆似水流年——中国年画艺术

© 2016-2019 - 上海艺术网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