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12-17 14:45:21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此图名为《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现珍藏于南朝鲜,是元朝时期,朝鲜画师在元朝提供的海图及疆域图的基础上,加上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可以看出,当时的朝鲜将本土画得很巨大,而日本只是一个比较大一些的岛屿。流言之黄金岛国
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在东亚是火山爆发与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可火山爆发和地震却带给了古代日本一个好处——黄金。虽然现代研究发现日本的黄金、白银产量很低,可是在古代,因板块运动所造成的矿床抬升,或是火山喷发所带给的黄金,使得日本在8世纪时,可以说是整个东亚各国中,黄金、白银高产地区。
公元7世纪,日本开始派遣遣隋使,那时候的隋朝记录着这个岛国是贫瘠、愚昧、甚至为了还带女人到大陆来“渡种”。可到了唐朝贞观时期,当大量的遣唐使和日本留学生的到来后,唐朝的人们惊讶发现这个岛国的人是怀揣着黄金而来的。
尤其是到达中土大唐的日本使臣一年的俸禄是五公斤黄金之时(也可能是吹牛),可谓是让整个大唐的官员所眼红。大量的日本留学生在中土大唐四处采购,各种书籍、乐器、“奢侈品”、甚至是生活用品、或者各种”种子“,都是他们疯狂抢购的对象。
最后连到中土大唐做生意的阿拉伯人都受惊了,9世纪后半叶,伊斯兰学者霍尔达兹贝描述了一个叫“Waqwaq(倭国)”的国家,书中写着——这个国家的大君所饲养宠物猴子,脖子上都带着一个类似老铁带的大金链子(佩戴的项圈都是黄金)……
到了宋朝,虽然官方派遣的已经没有了,可是民间却因为船只技术的提升,反而频繁起来。只是宋朝的官面上是多么讨厌日本这个岛国,双方都缺铜,可日本更缺乏技术——造钱的技术。
为此,日本用大量的黄金、白银来兑换宋朝官钱(铜钱),”一贯钱兑换一两三的黄金“,可在大陆,一两黄金能兑换10贯钱。所以宋朝对日本进行了商贸制裁——海禁。
补充一点:海禁最早其实在宋朝,甚至比元朝还严格。雍熙二年九月赵光义“禁海贾”(《宋史》),在《宋 食货志》也记载有“太平兴国初,私与蕃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黥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淳化五年申其禁,至四贯以上徒一年,稍加至二十贯以上,黥面配本州为役兵。”
甚至在南宋时,“禁闽、广、淮、浙海舶商贩山东,虑为金人乡导”(建炎四年(1130)七月);“沿海州县籍民海舶,每岁一更,守海道险要,船籍没。”(绍兴二年(1132)八月诏)。
宋朝的海禁,主要是为了官方能垄断商业贸易,同时又能防止铜钱外流,还能限制人口外流。
但是宋朝的海禁和以后历朝历代一样,只禁本国而无法禁止外来者,因此日本多金多银的流言反而在中土流传得更为广泛。
元朝的悲催的财政才是促使元世祖忽必烈攻打日本的最主要因素
正如第一张图那样,当时就连半岛的人都看不起这个“鸟蛋”大小的岛国。“(日本)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地不加富,得其人不可役。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穷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1272年,赵良弼给忽必烈的奏折
可忽必烈就是看上了这个“鸟蛋”大小的岛国,无他,阿合马虽然“拼死”为皇帝敛财,可也触及到了帝国的根本,从阿合马上位担任帝国”敛财官”后,汉臣就不断上述陈述着危害。可是帝国需要大量的钱财,来平定西、北诸王的叛乱,且更需要更多的钱财来安抚贪婪的蒙古贵族们。
相信流传了500多年的日本多金多银的流言,忽必烈应该听到过,再说了他的女婿高丽国王给予的情报,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岛国而已,根本不需要太多兵力就可以剿灭了。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
第一次攻打日本的兵力很多吗?才两万人是蒙古军,可以说是蒙古建国以来除了攻打东南亚(缅甸),就这次最少了。战争过程
第一次征日战争。
虽然蒙古贵族阶级不是很喜欢汉家文化,可汉地怎么也是提供最多粮食的区域,忽必烈多少还附会汉法。因此在战争之前,就送去了劝降国书,被日本拒绝接受。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
公元1274年,忽必烈的女婿高丽王终于完成了岳父的命令,在高丽境内建造了任务要求的所有船只,并积攒了足够的军粮和征调并训练好军队和水师。10月3日,蒙古联军从高丽合浦出发。
这支军队并非是蒙古人最强的部队。这3万多人,一半是蒙古军、一半是汉军、还有一半是高丽军。估计在忽必烈,或是满朝文武的内心,这只不过是一场小小战斗。
1274年10月5日至14日联军攻占了日本的前哨对马和壹岐岛。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
壹岐岛贵族在蒙古军的攻袭下,全体自杀
在日本的历史记载这次蒙元军队登陆本土,可以说是用震撼来形容,日本的记载中根本就没有见过如此庞大的舰队和军队,甚至在数目上只用了”许多“”不计其数“等等模糊字眼来描述蒙古军。
根据日本的史书描述,日本在攻击蒙古登陆军阵时,吃了很大的亏,历来日本的战争大都是单打独斗式的单挑,这是第二次面对集团军阵(第一次是女真人劫掠日本),而且蒙古人的火炮和火器,使得日本的战马惊慌失措、跳跃打转。致使大量冲锋的日本骑兵纷纷死在蒙古军阵的箭雨和火器中。就这样,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太宰府水城。
哪怕是第二天水城攻防战,日本依旧是艰难抵抗着元军的猛烈攻击,大量的武士死去,只是日本的记载,有大量的”神话“了的因素在。反正也是这个时候,”身高两米多的“巨人蒙军副帅刘复亨(是日本人说的,不是我说有两米高的),正率领军阵猛攻水城,日本的“八幡大菩萨”显灵了,正好有人射了一箭,刘复亨倒地了,然后就在水城快被攻破时,蒙军后撤……
再然后就是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反正这次战争,双方都说自己是胜利者,元朝说面对十万日本军队的抵抗,若不是台风摧毁了船只,蒙军早就击败他们了。而日本则将一切”贡献“给了“八幡大菩萨”的神威,是他让“镰仓男儿”如同天神下凡,射杀了蒙古大将,然后以少胜多打赢了战争,然后“八幡大菩萨”带来了神风。
第二次征日
可能是第一次蒙古军统帅为了撇清关系,将日本的军事实力夸大了。另外就是日本人竟然敢杀了蒙古大汗派遣的使者……
当时的蒙元正准备着灭南宋的战役,因此忽必烈派遣了使者去日本,这次日本是直接杀了使者。在蒙古历史里,敢杀死蒙古使者的,基本都亡国了。
所以当消息传回中都,愤怒的忽必烈再次给高丽女婿下令备战,并建立了一个专门对付日本的机构——征东行省。
公元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这次规模很大,由忻都、洪茶丘率领蒙古军、汉军、高丽军组成四万联军,战船九百艘,从高丽出发,另外一路是将新附军(原南宋军队)江南军十万人组成,战船三千五百艘,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发。
在日本国内,对于蒙元入侵日本本岛的研究很多,历经了那么多年,也相对公平、透彻。
由于第一次征日时蒙古军带给日本的冲击,为了抵抗蒙古的入侵,日本幕府通过总结后,认为应该阻击外敌于海面,避免敌人进入陆地构建成军阵,所以日本在沿海可以登陆的地点修建了石墙。
其实就连日本的史学研究,都承认,除了弘安之战时日本占据了地利优势之外,更多的是台风和蒙古军中的内部问题,才使得日本赢得第二次防御战。
现代通过潜水打捞出的当时蒙古战船,发现当时的蒙古战船大都是平底船,而不是海船,而且有较大的部分船只连龙骨都没有。
因此中日的学者推断认为,由于忽必烈的急躁,高丽女婿被压榨实在没办法,而南宋又刚亡国。两边的船工都在消极怠工。所以当台风来临之时,第二次毁于台风的船只比第一次还要严重。
另外还有个因素,忽必烈的暴脾气,致使蒙古军的准备不足,如元军请求忽必烈为远征军配备足够的战马、火器时,忽必烈竟以海战不需此类装备为由予以回绝。
还有就是用人不当,致使蒙古军内部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总指挥在,比如在鹰岛迟滞达一月之久,失去了最佳战机。
另外就是缺乏情报支持。蒙古建国后,历来都很注重情报收集,蒙古的历史里,基本灭国战,都是建立在情报收集后,各诸王和贵族开会商议才发动的。可元朝建立之后,这项制度基本流为白纸,如攻打日本和攻打安南时,基本都是忽必烈一拍脑袋就让军队去执行。
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必删
欢迎分享转载→ 元朝出征日本为什么失败了?
上一篇:龙泉青瓷 | 龙泉青瓷的装饰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 “鱼”?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