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本文内容

历史上的德化街,原本只是条小土路

发布时间: 2019-12-17 12:35:47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德化老字号“葛记焖饼”(翻拍)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文宋亚猛/图

时间给了德化街“百年”二字的荣光,也给了它大起大落的故事。

它是二七商圈的商业精髓所在地,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现代商业传奇,却又因为“低端、杂乱”而被郑州人漠视、淡忘。

它和所在的二七商圈一起,成就了亚细亚王遂舟、正弘李向清、丹尼斯王任生等一代风云人物的传奇,却唯独没有成就它自己。

“老郑州”记忆里的德化街

回忆起儿时的德化街,郑州市商务局原常务副局长、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用“寄托了很多梦想、理想和幻想”来描述。

1971年时,阎铁成12岁,当时二七塔正在重建,他每天都跑到塔旁的土堆上坐一会儿,“眼巴巴地看着塔一层一层建起来。”阎铁成说,那时候德化街上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几乎没有自己不知道的。

他犹记得上世纪尼克松访华时,他一大早就守在邮政报亭门口等着买报纸。后来街道两侧林立的门店,留给了他很多快乐的记忆。老蔡记家冒着热气的蒸饺、街道尽头的瓷器店、鸿兴源的糕点、工艺品店的木雕、传统工艺的织锦、藏满新奇知识的书店……现在回忆起来,阎铁成还很兴奋。

直到现在,他闲来没事还喜欢到德化街下面的德化新街转一转。时光荏苒,人流依旧如织。

不同年代的人,对德化街有着不同的记忆。不少“老郑州”曾向心仪的妹子发出过“一起去东方红影剧院看电影”的青涩邀请,也有过亲友来了招呼“去德化街逛一圈呗”的热情。还有许多人,和德化街办事处德化社区主任库晓景的记忆一样,背街小巷里藏着许多营业到凌晨的小吃。

这是一条带着浓厚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的街道,纵然它因商而成、因商而聚、因商而盛、因商而衰,“老郑州”们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快乐的、琐碎的生活瞬间。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球好货汇聚德化街

历史上的德化街,原本只是一条小土路,称为“惠仁街”。在清朝末年,德化街周围因过于荒凉而被当地人称为“野鸡岗”。

1904年,郑州火车站建成,商贸、物流人群在火车站附近集聚,久而久之成为商业集聚区。临近火车站、“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惠仁街也随之成为各方商旅的中转地和附近各县货物的集散地。当时的惠仁街,街宽8米,长400多米,街上叫卖声此起彼伏,挑担的、玩杂耍的往来如梭,街道因商而盛。

商业兴旺,街道也随着拓宽重建。1908年时,郑州商埠设立,惠仁街首次改造,铺了泥土、砖渣美化,道路两旁还有了柳树。

商户林立,南来北往,此时火车站区域繁盛的商贸已经名声在外,一些外地商人嗅到火车带来的商机。

1913年,普乐园戏院在钱塘里(今为钱塘路)建成,成为当时郑州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戏院。

1916年,“惠仁街”因谐音“毁人街”被改名为“德化街”,取意“以德立商,感化世人”。

1917年,德化街首次扩容,天中里圈门被拆除,归入德化街。街道也进行改造和形象提升,出现了中西式相夹的二三层的楼房,街头还出现了路灯。

到了1922年时,长垣蔡士俊靠着曾经在北京皇宫里帮厨的手艺,拿出40块大洋,购买了德化街100号半间小楼门面,有了而今的“京都老蔡记”。

8年之后,巩义人李竹轩来到德化街,成就了郑汴洛三市钟表眼镜店元老“精华眼镜”。同年,李氏三兄弟开设“三义长绸布庄”。

除了服饰、美食,德化街还迎来了老一代的金行。1933年,何鸿祥创办“老天成”金店,落户德化街中段(一说正兴街)。

彼时的德化街还有“洋货”。庆太昌、义聚合、四合镇、福利祥四大“洋货铺”纷纷到大同路、德化街开店。到1930年后,英国卜内门的洋碱、法国立兴香氛、德国的泡花碱等在此都能买到,可谓全球顶尖好货汇聚此街。

1927年,德化街和大同路一起,被上海《旅行杂志》称为“商业明珠”,把郑县(郑州旧称)称为“华北大都市”。

后来国家陷入战事,山河动荡,德化街遭到日军轰炸,一些代表建筑不复存在。直到1948年郑州解放,随着后来省会迁郑,移民浪潮进入,城市活力被激发,德化街才逐渐复苏。

二七商圈重心北移,德化街荣光暗淡

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广州人纷纷到郑州做生意。其中,德化街和周边的二马路、解放路、铭功路等受到温州小商品集聚的影响,服饰、鞋帽、电器生意兴旺,郑州本土商业也受此启发,开始出现一批本土领军人物。

在郑州解放的第二年,洛阳新安县14岁的少年王任生登上高雄码头寻父。38年后,也就是1987年,已是“圣诞灯具大王”的他见到了久违的老母亲,萌生了回乡投资的念头。

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

也正是1987年,郑州的德化街迎来旧城改造。这是德化街近代出现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造,为这条商业街带来了商业巨头亚细亚和现代化的商业格局。

当王任生计划着将灯具企业搬到故乡洛阳时,还是二马路家电商场副经理的小伙子王遂舟看中了德化街北头那座正在筹建中的商场。他找到了当时的风云人物晋野,给这座大楼取名亚细亚,打响了一场“中原商战”,自己也成为中原商业中“第一位职业经理人”。

首次商战之后,亚细亚沉沦,1997年商业教父王遂舟辞职。

王任生注意到了风起云涌却昙花一现般的商战,选择在亚细亚光彩消散、外来商业巨头抢滩二七塔周围区域时进入郑州。

1997年的一个冬日,王任生在人民路打造的首个商业作品丹尼斯人民路店开业,当日大雪纷飞,天冷得连嘴巴都张不开,王任生对旗下首个商业作品格外珍惜。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有了而今我们看到的体量40万平方米的丹尼斯大卫城,丹尼斯也一举奠定中原商业“王者”地位。

那一年,郑州二七商圈还迎来了金博大,走出了皇甫立志、孙亚杰等这样一批至今仍活跃在中原商业中的第二代商业领军人物。

同是1997年,来自于新郑的李向清在二七广场的北侧创立了河南第一家奢侈品经营场所——正弘国际名店,自此迈出了正弘涉足商业地产的第一步。

以二七塔为轴心,“北侧商业成片,南侧商业成线”,德化街零售格局全面被二七塔北侧风起云涌的百货和购物中心取代,百年德化街再次荣光暗淡,退而成“街”。

商业明珠

1927年德,化街和大同路一起被,上海《旅行杂志》称为“商业明珠”把,郑县(郑州旧称)称为“华北大都市”。

欢迎分享转载→ 历史上的德化街,原本只是条小土路

上一篇: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

下一篇:最后一页

© 2016-2019 - 上海艺术网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