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11-06 17:18:31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引言
大明朝刚建国不久,我们的朱元璋同志就在自己的皇宫门前立上了一块铁牌,上面明明白白地刻着宦官不得干政的字样。不得不说,似乎出生于宦官当政的元朝的朱元璋由于自身的悲惨遭遇,一直以来都对这些宦官们深深地怀有敌意。
而除了这个理由,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自然也是出于自身皇权的考量。前朝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汉朝和唐朝在后期都受到了宦官干政的影响在后期直接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明太祖好不容易咸鱼翻了身,那肯定是做着千秋万代的美梦。因此在刚建国的时候,他就奠定了如此的基调,想必在他的心中,自己的想法肯定是对的,后代也会一直听他的话。
然而就在朱元璋死后不久,由于朱允炆的刻薄,朱棣最终选择了造反。在此之后,他不仅仅重用了宦官来从政,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东厂这个特务机构来监察百官,这一系列的举动属实是令人感到费解,朱棣本来就得位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还要出此下策违背祖训呢?这不是在委人口实吗?
明朝宦官形象
其实朱棣也有着自己的委屈,他也并不想提拔这些宦官,毕竟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但是他并没有任何的办法,宦官作为皇权的衍生品对皇权有着天然的忠诚,朱棣正是希望能够利用这一点来对抗日益庞大的文官集团。
一定要记住宦官是皇权的衍生品这句话,这是朱棣重用宦官的直接理由。这些宦官自从进宫开始,就已经算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了统治者,因此对于皇帝肯定是特别的忠心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统治者,他们又该效忠谁呢?这也是他们在得权后会拼命保护皇权的主要原因。
不过宦官终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虽然他们真的很忠诚,但是由于从来没有读过书,大部分的宦官在执政能力上还是不如官员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不过在后期,明朝的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力度,在宫内也设置了很多的读书机构使宫内的太监也获得了一些识文断字的能力,在之后,明代的宦官甚至出现了很多的诗人画家,也算是史书奇谈。
明朝宦官朱棣和朱允炆的爱恨情仇
要说我们明太祖朱元璋的童年,实在也是有点惨。父母双亡不说,自己的亲戚也全部死于元朝的暴政之下,因此他对自己的余下的亲人朋友非常的关心与爱护,尤其对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从来都不会有任何的吝啬。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千秋万代的幸福生活下去,他甚至拿起了早就在中国消失千年的分封制,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分成了藩王,让他们去镇守边境或者战略要地。在他的想法里,这样做不仅能够让这些儿子们远离皇权,保持好太子朱标的地位,而且还能够巩固皇权,作为自己家族统治中国的绝对屏障。
明成祖朱棣
然而现实总是有一些骨感,在太子朱标在位的时候,他是肯定可以压制住整个帝国的权威的,然而朱标死的确实是有点早,他的儿子朱允文根本无法控制住局面。而且这个朱允文也属实是有点蠢,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对于权力的渴望确是一般的人都无法企及的,作为明朝的统治者,他肯定无法容忍自己的天下还有几大藩王的坐镇。因此,头脑疯狂的他在刚刚登基三个月的时候就先后除掉了周王、齐王、湘王和代王,力图与实现真正的中央一统。
建文帝画像
虽然说,按照朱允文这位神操作大师的想法,他想随便怎么安排自己的天下都不成问题,毕竟他是四海之尊吗。不过他可能太过于自信了,他的这些藩王叔叔可不是吃白饭的,个个实力非凡,而且战功赫赫。本来活的好好的,凭什么就被你灭了?因此,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自然就越来越深,而朱棣作为一个不想被削的藩王,造反也在“情理之中”。
靖难之役画像
我们的朱棣同志的造反进行的非常的顺利,朱允文很快就被朱棣所击败了,生死未知。朱棣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文官和皇帝的互相猜忌,宦官阵营由此崛起
然而在此之后,胜利的朱棣也遇到了一个问题,由于自己是发动武装政变夺得的政权,因此自己的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并不是特别站得住脚。这种事情在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也没人有空管你。不过在注重长幼有序的中国古代确实异常的重要,因此朱棣陷入了一段迷茫时期。
明成祖朱棣画像
而且在燕王称帝以后,朱棣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这也就意味着建文帝的生死还是一个未可知的事情。这在民间也同样是议论纷纷,如果建文帝没死,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皇帝?谣言愈演愈烈,到后来甚至蔓延到了群臣的圈子里,很多的大臣们都在纷纷议论建文帝是否并未死亡,只是逃到了远方,因此多对他还有着怀念之心。
影视剧中明朝太监形象
这自然就让朱棣感到非常的难受,毕竟好好的皇帝刚刚坐上不久,就因为自己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侄子而得到了这么多质疑,他肯定是不能接受这种流言蜚语的,甚至说对此恨得牙痒痒。
而且因为这些质疑,他在初期面临的是一个皇帝和臣子相互猜忌的局面,二者互不信任自然不能委托政权。因此朱棣就把统治的权利分散给了自己身边的宦官们,毕竟只有这些宦官才能最忠心的执行自己的命令。
说到朱棣他对自己家的宦官,那可真的是非常的友善仁慈。在他做燕王的时候,他就注重于培养一些有学识的宦官充当自己的谋士,为了培养这些昏官,他甚至亲自挑选一些学识渊博的官员给他们授课,还允许他们随便的阅览书籍,因此他就为后来的宦官执政打下了基础。
太监形象
在和臣子没有信任的情况之下,宦官却又表现的特别顺眼,朱棣自然就选择了违背了自己父亲制定的祖训,重用了一大批宦官,甚至成立了东厂来监视那些不听话的文官集团。虽然这看起来比较可笑,不过明成祖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他在当时已经面临了一个无人可用的困境,换句话说他根本就拖不起了。朱棣对百官的不信任,东厂的特务崛起
为了保护自己的统治,朱棣还设立了自己的特殊的特务机构,也就是东厂。东厂在当时的政治任务非常的简单而明确,就是提防一些妖言惑众的人质疑皇权——说白了也就是监视官员和普通民间人士对于朱棣统治的看法,如果言论过激的话,死在街头也是有可能的。
东厂特务形象
换句话来说,在朱棣的意识当中,官员对自己肯定是不信任的,自己自然也不会信任这些官员,短时间内又并不能找到新人为自己服务,因此为了稳住局面,他自然要启用大量的特务机构来保持住自己的统治。如果一些人不服从自己统治的话,就可以直接从源头让他们闭嘴。
当然,在政治地位上,明成祖也给了东厂很高的政治地位,为了避免东厂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一些官员所阻挠甚至反抗,朱棣对于东厂的老大——东厂提督给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政治地位——司礼监掌印太监。
太监
说到司礼监,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它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一个机构,在明朝的政治局势中还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尤其掌印太监更是司礼监里的1号人物,可以直接参与到各种政治事件的决策当中,这自然是一般的官员无法阻挠的一个存在。有了这一层身份的保驾护航,自然是为所欲为,多大的官员都阻挡不了它的步伐。
当然,这也就奠定了明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朱棣在当时使用的政策确实是很合理,然而传到子孙后代,问题几百年的积存下来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的可怕的。
刑狱审问
不过说真的,朱棣的东厂还确实是挺好用的,就在这一时期,明朝的中央集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原本游离不定的建文旧臣们也因为东厂的存在,由于害怕受到牵连也不得不放弃了对于建文帝的忠诚,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成祖能够把控天下的主要原因。朱棣重用宦官的真实原因,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对抗
之所以明成祖重用宦官,并不是他对宦官情有独钟,也不是他不明白宦官专权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然而在他执政的出奇,使用宦官却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毕竟当时的官员并不支持他,甚至是阳奉阴违,在私底下也经常会传播一些不利于他执政的言论,已然完完全全的威胁到了朱棣的统治地位。
作为一个皇帝,他肯定不会放任这种情况的出现,因此他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其实也都算是在情理之中。
因此,朱棣之所以重用忠于他的宦官,只是想解决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罢了。对于明成祖这种人而言,宦官是可控的,毕竟宦官的权利是皇权的衍生品,皇帝如果强势,宦官就不可能与之争锋。而且在另一方面,相比于宦官而言,在明成祖当时所面临的情况之下,文官集团才是最可怕的存在。毕竟如果官员对他不忠诚的话,那可能会完全威胁到他的统治,两者相遇取其轻。明成祖也不是傻子,自然会选择宦官来帮助自己统治国家。
而我们的明成祖设立东厂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保持国家的运转,控制官员们的言论,防止他们起二心罢了。
历史悠悠总结
从明成祖的执政初期来看,这种执政方针确实是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至少说在他执政的初期,对一些官员的贪腐和不作为行为都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抑制,帝国的吏治也为之一清。明成祖的统治也确实是更加的稳固了。
不过让明成祖有些遗憾的就是,他确实是死的太早了,在北征蒙古的路上的逝去也让他来不及在帝国稳定之后拆除掉自己构建的宦官堡垒。也导致了在之后,很多的皇帝都沿用了明成祖的做法,却并不一定会有成祖的实力与威势,一些宦官擅权的事情的发生也自然就是在情理之中了,这也属实印证了明太祖的祖训。
参考资料: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
《明太祖实录》
《明成祖实录》等
欢迎分享转载→ 朱棣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何以再悖皇明祖训?大用宦官是何道理?